期刊介绍
数据库收录
北大2017版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19-2020年版)
第五届教育智库与教育治理50人圆桌论坛召开 专家学者献策后疫情时代教育治理
2020-11-09 16:39:00
11月7日,由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长江教育研究院和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共同主办的“第五届教育智库与教育治理50人圆桌论坛”在京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盟中央专职副主席徐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院长、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湖北省教育厅厅长陶宏,校党委书记赵凌云等领导及我校教育学院等单位负责人出席。
本次论坛聚焦“后疫情时代的教育智库与教育治理”主题,来自全国教育部门、大中小学学校、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智库负责人、民办教育机构和出版传媒机构的行业人员,以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围绕基础教育治理、高等教育治理、在线教育治理、智库建设与评价、国际教育等议题,进行了多层次、多视角地交流,为我国后疫情时代的教育治理提供思路,凝聚共识,推进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
赵凌云在开幕式讲话中总结了疫情期间教育巨变的十大趋势:一是教育场所泛在化,正规教育空间突破教室、学校,广泛存在于所有网络覆盖的地方;二是教育方式多样化,线上教学异军突起,形成了从授课、讨论、作业到考试的全链条线上教学模式;三是教育主体多元化,家庭、社区、党委政府都成为了正规教育体系当中的一员;四是教育过程双重化,即“重视课堂教育,更重视自主学习”“重视教师主导作用,更重视学生主体作用”;五是育人目标全面化,育人的重点除了知识传授以为,更注重传授价值观、自我认知与理性先导;六是教育内容未来化,根据未来信息社会要求,确保受教育者获得未来适应社会的技能、品质;七是教育评价过程化,即动态的评价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八是教育对象的全民化,疫情期间家长与孩子一起上课学习,加快了中国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九是教育环节终生化,提出了终身学习的客观要求;十是学校社区融合化,即学校就是社区,社区就是学校。赵凌云表示,当今中国教育要顺应“后疫情时代”这一趋势,全面推进和深化疫后教育变革,构建与中国新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教育模式。
主旨报告环节,徐辉以《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模式探讨》为题,介绍了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案例,并从微观现象反思宏观的制度建设和体制性问题。他认为,职业教育强国的基础是职业院校强;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最终必须体现在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张力以《“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政策要点》为题,依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重大教育决策部署,通过对党和国家文献的深度解读,系统阐述了教育政策一以贯之又与时俱进的要点。
分论坛上,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王定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杨宗凯、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丽、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政涛、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高书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科研处处长王小飞、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一级巡视员黄侃、清华大学附中校长王殿军、华中师大一附中校长周鹏程、北京朝阳凯文学校校长徐涛、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学院数字教育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涛、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执行校长李文平、我校教育学院副院长申国昌、广州市教育研究院院长方晓波、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秦琳分别作了精彩的主题发言。方略研究院执行院长、清华大学全球学校与学生发展评价研究中心秘书长胡皖琪发布了《2020全球教育智库影响力评价PAP研究报告》。
上一篇:【疫后教育变革】黄永林:关于“生命意义”的再思考
下一篇:最后一页